干漆夹苎是一种浙江天台县的为各种制品外表装饰和保护的独特汉族传统工艺。它有完整的技艺流程,其制作由48道工序组成,从型模、上灰、夹苎、披灰到上漆、砂光、上朱、磨光、贴金,均采用苎麻、生漆、古瓦粉、火山灰、桐油、朱砂、五彩石等天然材料。它是用天台本地的原始生漆、苎麻、五彩石粉、桐油等13种原材料,在麻布、漆料层层包粘、反复打磨后再涂以朱砂等辅料,贴上金箔和砑光,经过工艺处理后完成作品。
它的整个制作过程全是手工操作,在取材和用料上十分的讲究,经多种技艺处理后,成品综合体现出雕塑、彩绘、金装的艺术魅力,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的选材的精良,用料的讲究,制作程序的严谨,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馆藏作品:汤春甫《和合二仙》高88 cm
《和合二仙》取材中国民间传说,是寒山和拾得二位高僧的化身。二仙全身鎏金,金光灿灿,僧袍纹路细腻,线条流畅。一仙持荷花,一仙捧宝盒,宝盒之中装有通福的蝙蝠,意为“和(荷)谐合(盒)好”。两仙相视而笑,造型生动,形态逼真。传说二仙形影不离,和睦相处,千百年来,人们结婚或每年的正月初五迎财神时都会挂上他们的画像,以期夫妻恩爱,和睦幸福,招财进宝。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不仅有重要的工艺和艺术价值,而且在修复古建筑、古文物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实用价值,能达到整旧如旧的效果。干漆夹苎工艺是天台民间工匠早已应用的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它能综合的体现出雕刻、彩绘等领域的艺术家在一件作品上发挥出共同的艺术魅力。作为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独特技艺,它见证了历史,为天台山的佛教文化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天台山佛教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从原料选取、加工提炼、到工艺制作,程序复杂,每一道工序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它身上凝聚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包含了丰富的科技内涵,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在现代修复古建筑、古文物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经过几十年300多次的反复实验,汤春甫大师研究出“木雕干漆夹苎法和漆金硃金法”的成熟工艺,总结出48道流程,168道工序。每一道流程和工序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从而保证了工艺的规范性和高标准,特别是贴金工艺,更是国内一流,包揽了从90年代起的十几次国家工艺美术博览会的贴金工艺金奖。
由于干漆夹苎工艺难度大,对工匠技术要求较高,学艺周期长,因此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青年人不愿学,随着老工匠的年迈,掌握这种技艺的人将会越来越少。但值得欣慰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各级政府开始重视这一传统工艺的挖掘和保护,并采取各类措施进行干漆夹苎工艺的保护。从2003年起,天台山中华佛教城每年都投入50万元资金用于该工艺流程的革新、改造。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都与汤春甫大师展开了联合教学课程。最顶尖学府的艺术学生,只要他们有心有力,都可以成为这门千年技艺的传承人。干漆夹苎工艺这个天台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它将被赋予新的生命,发挥它独特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