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纺织印染篇 鲁绣
时间:2020-02-23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2148 【文博动态】


鲁绣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属于山东生产的刺绣品,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山东省简称为"鲁",故名。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它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俗称"衣线",故又称"衣线绣",是中国八大名绣之一。

馆藏作品:卜范增《青州府花边之一》61*61cm

馆藏作品:卜范增《青州府花边之二》30*30cm

馆藏作品:卜范增《青州府花边台布》 91×91cm 当代

青州府花边是一种以精棉线、亚麻布为主要原料,经编织、刺绣制成的手工艺品,主要品种有台布、床罩、沙发垫等。工艺上采用棒槌编打、经纬相交,组成带形密龙作为图案的骨骼,中间填以疏密不同的网纹,运用10余种针法,使作品呈浮雕状。卜范增擅长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采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接针等针法,完成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芙蓉花等题材的创作。《青州府花边台布》利用美术中的黑、白、灰关系,把画面的层次感显示出来,再利用新的编织工艺,在本色全麻布面料上进行镶嵌,突出纹饰,愈显精致。

其绣品不仅有服饰用品,也有观赏性的书画艺术品。鲁绣风格较他绣不同,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采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辫子股针)、接针等针法,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芙蓉花等内容,莲花罕为题材。

鲁绣春秋时期的齐鲁已兴,史称"齐纨"或是"鲁缟",至秦而盛,至汉已相当普及。《史记·货殖列传》上对此有"冠带衣履天下"之称。不仅如此,还出现了专门为绣业而设置的"服官",据《汉书》记载,"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当时绣业的昌盛和重要可见一斑。鲁绣鲁绣从古代帝王公卿的章服走入寻常百姓家,邹县1350年李裕庵墓葬中沉睡的绣裙、袖边、鞋面采用的山东传统"衣线绣",所表现出图案苍劲粗犷、质地坚实牢固。用色鲜明、针法豪放、朴实健美,向世人展示出鲁绣绣饰鲜明而不脱离实用的传统艺术风格。

馆藏作品:王昭才《富贵满堂》183×274cm 当代

王昭才长期从事抽纱、刺绣产品的创作设计工作,所设计的抽纱刺绣图案款式新颖、色彩典雅。抽纱是刺绣的一种,也被称为“花边”。《富贵满堂》即为抽纱作品。它选用质地透明、舒展挺拔的优质真丝为原料,浅色背景配上立体感强的花纹图案,风格独特,有增强装饰性的作用。作品中的牡丹图案大气,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王昭才除了运用传统产品的雕、拉、抽、勒工艺外,还选用名绣中的掺针绣以及现代服装的垫底绣技法,针工丰富,呈现出层次分明、粗中见细、细中求精的效果。

馆藏作品:王昭才《山花烂漫》172×131cm

鲁绣产品繁多,抽纱品种有雕平绣、威海满工扣锁、乳山扣眼、梭子花边、棒槌花边、手拿花边、网扣、勾针等,工艺技法丰富多采。

即墨花边又称即墨镶边大套,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手工艺品。1910年,即墨艺人引进意大利花边在当地生产,并结合民间编织、刺绣的特点,在工种、针法、图案上不断创新和改进,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即墨镶边。

青州府花边是一种以精棉线、亚麻布为主要原料,经编织、刺绣制成的高档工艺品,主要品种是台布。工艺上,用棒槌编打,经纬相交,组成带形密龙,作为图案的骨貉,中间填以不同的疏密的网纹,运用10余种针法。

蓬莱梭子花边产于蓬莱市。编结时,在金属或牛角制成的小梭子内装上棉线,艺人左手从梭里牵出线头,右手捏梭,经串引和圈结,组织成梅花形小花,然后再将小花连缀成花边。棒槌花边主要产于栖霞县。制作时,先将花边蓝图贴在圆盘形的板上,然后照蓝图插上大头针,由牵挂在大头针上缠绕棉纱的许多小棒槌(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上百个)编织而成。

手拿花边产于荣成市。它工艺精致,不仅玲珑剔透,而且挺拔坚实。能直立于桌上,为其它同类产品所无法比拟。

网扣主要产于招远县。品种有餐套、台布、床罩、沙发套、靠垫、窗帘等日用品。编织时,先按设计要求组成方格网布,然后在上面缀以不同的图案。

勾针遍及胶东各地,它用一种特制的弯曲勾针将棉纱勾拉,缠绕编织出各种图案,是民间广泛流传的编织工艺。品种有盘垫、钱包、手提包、背心、头巾、披肩、童帽等。

满工扣锁因产于威海市而得名。制作时,在台布、床罩上,用勾针锁好图案轮廓,再用剪刀挖去图案以外的底布,形成镂空。作品层次清晰,主钵感强,具有雕镂的艺术效果,所以又称雕绣。

乳山扣眼产于乳山市。制作时,在棉、麻布上照图案都依次抽去经纬纱两支,留下三支,形成有规律的网状组织,然后再用针线将网缠勒成方目,通过方目的排列,构成图案。也有在图案的外缘排列方目,以衬托布上的花型。

生丝台布是荣成市石岛镇的刺绣艺人在1963年综合抽纱、刺绣的长处而创制的独特工艺品。制作时,艺人们选用质簿、色泽淡雅而呈半透明状的生丝绸底布和彩色丝线,运用平绣、拉绣、垫绣以及挑、缠、勒、扭、锁等多种抽纱工艺技法,绣制出五彩缤纷图案的台布。

百代丽是本世纪60年代初潍坊地区首创的一个抽纱品种。它以精制棉纱、各种机织的小带、亚麻布和棉布等为原料。制作时,将机织带子按图稿铺成花边的骨骼,再用疏密不同的针法手工填织上千变万化的图案。它适于制作台布、床盖、衣服、沙发套等日常用品,是一种比较普遍、实用的抽纱品种。

烟台绒绣又名绒线绣花,是用不同颜色的优质毛线,将图案绣制在坚硬的网眼布(又名钢丝布)上而制成的工艺品制成的工艺品。

临清哈达是临清市生产的一种净地或织有宗教图案的丝织品,有官佛像、文帕、红净花绢、佛子像、八宝花绢等品种,是藏、蒙等民族表示尊敬的一种赠品。

鲁绣集抽、勒、锁、雕等精华工艺于一身,色彩淡雅、构图优美、虚实适宜、形象逼真。绵远悠长的齐鲁文化赋予了鲁绣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绣品,宛如历史的画卷,生动详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鲁绣"在祖国绣园中是一枝艳丽的奇葩,许多品种虽然产生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近代,然而产生它的土壤却是在齐鲁大地,是齐鲁大地的人民用血汗、用心智将西方的图案、工艺品种与中国传统的针绣技艺、审美情趣等融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