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及使用印染技艺的国家,扎染在我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文献和出土文物均表明,民间于公元4世纪已经普遍从事扎染生产,晋陶渊明在《搜神后记》中描写了两名女子的着装:“淮南陈氏于田种豆,忽见二美女着紫缬襦、青裙,天雨而衣不湿。其壁先挂一铜镜,镜中视之,乃二鹿也。”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位女子穿着的是“鹿胎缬”花纹的扎染衣服,也可以了解到东晋时期扎染技艺已经普及且深受人们喜爱。新疆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东晋建元二年(公元344年)的绛地绞缬绢,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最早的绞缬实物,表明我国东晋时期的绞缬工艺已经具有相当水平。南北朝时期扎染技术日渐成熟,妇女的服饰出现较为复杂的花型,梅花形和鱼子形花样已普遍应用, 而这种缬纹造型,正是历史上有名的“鱼子缬”和“鹿胎紫缬”。在经济文化繁荣鼎盛的唐朝,扎染技术已有空前发展,从当时流行的“霓裳羽衣舞”及文人的诗词中就能充分感受到,比如白居易笔下的“带缬紫葡萄”,杜牧的“花坞团宫缬”等。
馆藏作品:焦宝林《静谧》58×148cm ×2
现代扎染是针对传统扎染、蜡染和蓝印花布等传统染色工艺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笔墨当随时代变化”,焦宝林即为大胆创新的扎染领军人物。《静谧》(之一、之二)两幅作品即通过扎结和染色两大工艺,多个步骤印染而成。作者运用一绿一桔,一冷一暖两种色彩深浅的变化晕染,描绘了水乡晨曦和黄昏瞬间的光影,由于花纹边界受到颜料溶液的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使日出日落时的湖光山色或青里带翠,或凝重素雅,薄如烟云,轻若蝉翼,似梦似幻,若影若现,韵味别致,产生了一种回归自然的拙趣和恬静。观赏作品时会感觉世间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和光泽里。
1979年,一次工作调动,让焦宝林大师与扎染相遇。从此,他与扎染结下不解之缘,而扎染技艺在我国的命运,也由此改变。当时,学过美术的焦宝林大师奉命组建海安扎染厂,尽管他对扎染一无所知,但他还是欣然领命。一块从省丝绸进出口公司拿回的日本“关东绞”扎染样品,既让焦宝林着迷,又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焦宝林大师带领他的攻关小组,一方面抓紧研究那块“关东绞”,一方面到民间进行寻访。凭着一股拼劲,焦宝林大师只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出了自己的扎染样品。当年年底,江苏省在扬州召开会议,确定扎染定点生产企业,焦宝林大师以过硬的扎染样品在竞争中胜出。海安扎染厂创办后,焦宝林很快把扎染生产的加工点普及全县,并迅速扩展到扬州、徐州乃至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与兄弟厂一起仅用了5年时间就占领了日本市场。古老的扎染技艺就这样在南通扎根,并实现产业化。
中国疆城辽阔、民族众多,因此扎染艺术的发展根据各地区民族、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清代之后,云南、四川等地的扎染技艺得到大力发展,加入所处地方文化特色,其扎染制品民族特色越加浓郁,扎染作品中表现出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至今日扎染艺术依然是当地民族服装、生活用品以及旅游产品等极具特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云南大理、丽江及贵州苗寨等地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地区亦成为我国民间扎染艺术最集中、手工生产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地区。聚居的白族、彝族主要分布在周城、喜洲、巍山、剑川、鹤庆、洱源等扎染生产基地,他们多以家庭为单位逐渐形成规模后在当地经营,扎染、蜡染等蓝染旅游产品也逐渐规范。明末清初云南周城的白族人就已经开始了扎染品的制作和使用。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盛大节日都可以看到扎染服饰与装饰用品的使用。另外,运用植物性染料是云南彝族扎染的特色,具有古朴自然的艺术特点。云南地区多以缝扎手法为主,技法自由,适用于表现各种复杂形态。图案来源于生活中人物的劳作、自然界的花鸟鱼虫,同时也具备美好寓意,例如,从传说中衍生出的蝴蝶纹、日常所见的花卉纹以及自然动物与带有丰富想象的几何纹相结合的图形等,艺术风格清晰明快,图案中反映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场景,展现劳动者丰富的原创能力。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民族及地区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扎染艺术,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云南周城白族扎染和江苏南通扎染等。
四川扎染历史上被称为“蜀缬”。其中缝扎技法也十分普遍,图案灵活多样,游鱼、花卉、鸟禽、狮子等是十分常见的题材。 人们将扎染技法制作出的吉祥纹样运用于服装及纺织品中,表达美好愿望。四川民间扎染主要集中在自贡、荣县等地区。自贡扎染艺术的花纹以线表现的居多,染后花纹纹路清晰、精巧细致。
其他还有湖南地区的苗族、土家族扎染。湘西扎染先将棉线嵌入图案当中,然后从背面绞扎,从而形成清晰流畅的线条,如同画笔勾勒而成。与四川清新优美的扎染相比,湖南扎染更添淳朴、厚重意味。西藏与内蒙古的扎染通常为斜纹的毛毡制品,颜色也比较深沉,皆源于地处高原的地理特点以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十字花型大面积出现,具有古朴醇厚的特点。新疆地区的扎染独具特色,是先将丝线染色后配以素色纬线,经纬织成不同的图形并以几何形为主,是一种扎经染色的扎染方法。深受新疆人民喜爱的“艾德莱斯绸”。艾德莱斯绸是新疆古老丝绸的一种传统技艺, 至今应用于新疆维吾尔族服饰之中。
扎染艺术存在于不同时代中,展现出不同的扎结技法、图案题材、使用功能以及风格特征。中国现代扎染艺术在21世纪贸易往来,观念与信息开放、技术革新与交流的平台上展现完全不同于传统扎染的新面貌。现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扎桑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技艺相结合,由于服装设计中的流行元素随着时代在不断的改变着,扎染这一传统的、复古的技艺作用于现代服饰中产生新的火花,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其创新,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时尚感相结合,才能有新的创新点。目前,扎染这种工艺手法在国内外的时装周上都有不少的设计师亲睐,通过传统设计表达他们的观念和灵感。在新的机遇下,相信扎染艺术能在新时代下创造出别样的一番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