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金属工艺篇 锡工艺
时间:2019-12-04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1375 【文博动态】

锡是一种质地较软的金属,熔点较低,可塑性强。它可以有各种表面处理工艺,能制成多种款式的产品,有传统典雅的欧式酒具、烛台、高贵大方的茶具,以及令人一见倾心的花瓶和精致夺目的桌上饰品,媲美熠熠生辉的银器。锡器以其典雅的外观造型和独特的功能效用早已风靡世界各国,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馆藏作品:李宗泽《兽头纹饰水洗》18×9cm

李宗泽设计并参与制作的锡制小水烟筒、笔筒、笔洗、花耳驴、唐马、曲烛台、牛顶罐七件锡工艺品被国家征集为一级珍品,永久收藏保存。此件《兽头纹饰水洗》就是其中一件。作品风格洗练,造型大气稳重。水洗上半部分环环相扣,起伏明显,无花纹装饰,光洁素雅;中部以立体兽头装饰作耳,实为点睛之处;下半部分以花草类浮雕装饰,底部有水浪纹饰的三足支撑,亭亭玉立,经久耐看。

中国传统制锡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河南殷墟出土的锡块、镀锡虎面铜盔、锡戈及云南楚雄万家坝春秋中期墓葬出土的含锡量高达99.15%的锡器表明,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制锡工艺已相当成熟。锡有无毒、不锈、防潮、耐酸碱等优点,质地软,熔点低,易于加工,故锡艺向来都与民众的日常生活保持着密切联系。宋代以来,锡器的使用十分普遍,锡茶叶罐、锡“汤婆子”等一批日用器具在民间广为流行,锡作也因此而成为一个热门行当。传统锡作以制造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亦生产部分供奉用品。成品锡器造型丰富,装饰精巧,工艺精湛,充分体现出设计制作者的匠心。

馆藏作品:赖庆国 《山河社稷四相锡鉴》直径98cm

《山河社稷四相锡鉴》色彩古朴典雅,雍容华贵。制作工艺精湛、纹式独特新颖。盆口祥云环绕,盆底枝繁叶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相镇守四方,十二生肖围聚底部。内里自有大千寰宇、山川河岳、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应有尽有,仿佛盆中有一真实的社稷小世界。

从历史发展来看,锡器的主要产地有五个:

第一是云南个旧。云南省个旧县在明代永乐和万历年间是“锡都”,锡器制造业比较繁荣和兴盛。当地的姑娘出嫁时,每户都要制作一些锡盆、花瓶、壶、杯盘之类的锡器作为嫁妆陪送。

第二是福建,主要是以雕花锡为主。雕花锡是用锡原料塑成各种形状来造型,再在器皿上刻出立体的图案。

第三是苏州。从明代初年苏州制作的锡器就非常出名,且已经形成行业。据《苏州府志》记载,当时苏州地区手工制作铜锡业的生产者不下千家,所以制作出的东西精粗皆俱,五花八门,生活用具无所不包。

第四是山东烟台,主要以生产紫砂胎锡器为主。明代初期文人间比较流行用紫砂壶,但是纯粹的紫砂壶没有嵌的壶用着结实,于是在卢葵生、杨彭年、陈鸿寿的倡导下,一些文人亲自参与到锡壶的设计中来,生产出各色各样的壶具。

第五个是属于国外的大马锡,即马来西亚的民族工艺。大马锡器形丰富,且上面雕刻的花纹图案变化较多,像浅浮雕一样特别生动,直到现在都是一种非常高雅名贵的工艺产品。

1980年代末,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以科技手段研究出新材料斑锡。斑锡是一种特殊锡工艺、一种高纯锡表面的物理转换过程:锡制品经过碾坯及车光以后结晶会受到破坏,经过重新结晶和工艺显斑处理,将锡器表面重新产生结晶斑化,使锡器表面呈现出黑、白、灰不同明度和多层次变化的效果。

斑锡的出现,改变了锡器的视觉效果,使锡工艺品更加玲珑剔透,流光溢彩,增加了锡工艺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传统锡器艺术的升华,成为我国锡工艺品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个旧锡器制作工艺现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三百多年来的古老技艺、历史文化和匠人精神,在个旧锡工艺企业的共同努力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将随着个旧的发展而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如今的锡工艺品采用高纯度精锡,经过熔化、压片、裁料造型、刮光、装接、擦亮、装饰雕刻等复杂工序制成。具有耐碱、无毒无味、不生锈等特点,不仅外观精美,银亮如镜,光可鉴人,而且用来盛食物经久不变质、不变味,特别是用锡制酒具斟酒,夏天清凉爽口,冬天温酒导热快等。现有酒具、茶具、烟具、奖杯、装饰画等一百多个品种。

馆藏作品:李宗泽 《龙耳香炉》 16×14cm

《龙耳香炉》以鼎为型,翘脚三足曲线流畅,錾花细密精美,富有韵致与美感。香炉双耳为圆雕立体龙形,炉盖上的镂空花纹利于出烟,美观度与实用性兼具。炉顶立有一只威武雄狮,与炉耳呼应,龙腾狮跃,叱咤风云。整件香炉集多种工艺于一身,古朴大方,耐人寻味。

锡制工艺品不仅有精巧适用的酒具,茶罐,烛台,化妆盒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器皿,还有美观的艺术欣赏品,如莲花灯,香炉,仕女,佛像,仙鹤等。无论何种锡制工艺品,都有优美的装饰图案。锡工艺大师们用他们炽热的匠心把冰冷的锡金属转化成风格多样的工艺美术品,让人们能观赏到雅致大方、温润平和的锡制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