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综合工艺篇 檀香扇
时间:2019-12-02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946 【文博动态】

扇子,古称篷,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传最早乃尧舜所制,称之为“五明扇”。《古今注》中记载:“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土大夫,皆得用之。 魏,晋非乘舆(皇帝)不得用。”可见,最早的扇子,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等到了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以细竹篾髹漆半规形的“便面”则成为了扇子的主流。到了宋、元时代,则出现了突破性的折扇。明成祖朱棣,因为他十分欣赏折扇的轻巧方便,于是要求内务府大量生产,并在上面题诗赋词。 赠送给大臣。于是一时之间,文人雅士也纷纷效仿,以题词折扇互赠友人,以示情谊。这一行为,使得折扇开始大量流行,经久不衰。

檀香扇是由折扇演化而来,扇骨由檀香木制成,因此得名檀香扇。檀香扇扇骨材料是常绿小乔木。该木料原产于印度、澳大利亚、非洲等地,我国的台湾省和海南岛也有分布,主要为玫瑰香、雅梨香、柏树香等品种。檀香扇以其香味著称,盛暑用之,一扇在手,香溢四座,芳香怡人。到了秋天,又可以放入衣柜中,即可以熏香衣物,还可以防虫防蛀。因此檀香扇深受欢迎。据考证,中国,乃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而以檀香木作扇,亦是由我国首创。苏州是檀香扇的发源地,但是檀香木并非苏州本土产物。据悉,乃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在他们返航的时候,由于空船的自重不够,因此返航时船身就会不稳,容易发生危险,于是他就买了东南亚、非洲一带的檀香木原木,用它们来压舱。于是,这些檀香木原木,就随着郑和一起,回到了当初他们出发的港口——太仓的刘家港。然后,艺人们发现檀香木芳香馥郁,于是通过他们的巧手打造,檀香扇就此诞生了。

馆藏作品:邢伟中《茶烟棋声》26cm

馆藏作品:邢伟中《风华绝代,人间仙境》26cm

檀香扇由折扇演化而来,扇骨采用檀香木制成,故名檀香扇。据考证,中国乃世界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而以檀香木作扇子,是我国首创。檀香扇是苏州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其制作工序繁多,包括锯工、造型、拉花、印花、烫花、磨工、铜钉等十几道工序。檀香木极香,故一扇在手,香溢四座,有“扇存香在”之誉,盛暑可以却暑清心,入秋藏之筐中,有香袭衣衫、防虫防蛀之功效,可谓“日日花香扇底生”。作品《风华绝代,人间仙境》采用天然的印度檀香木为主要材料,辅以象牙为配料精制而成。作者将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及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狮子林设计在一扇两面中,其构图巧妙,动静有致、工艺精湛,同时保留了全手工的造型,拉花(镂刻)、烫花(烙画)等传统制扇技艺使各种景物栩栩如生。

上世纪80年代是檀香扇的全盛时期,年产量达三十万把。檀香扇从最早的“粗拉粗烫”到改进工具,工艺越来越精细,后又融入雕刻、微刻、象牙镶嵌、银丝镶嵌等多种工艺。制作过程,一般经锯片、组装、锼拉 、裱面、绘画上流苏十多道工序制成。檀香扇的生产和制作产地,国内主要有苏州、杭州、广州等。苏州以绢画为多,杭州和广州以拉花著称。

檀香扇的用料不多却很精,实际本材利用率不到20%。扇骨选料时以香味文雅纯真、色泽呈杏黄或鸡蛋黄为佳,木质纹理必须净、直,无斑和芝麻节。因为芝麻节表面看起来只是芝麻小点,但是木心处往往节痕很大,一经刻锯, 必成次品。还有一种木纹不直, 形如水浪者,不宜制扇,此类檀香木做出扇骨容易折断。檀香木的选料关系到檀香扇最终成品的品质,因此必须慎重。木质好的材料,不论粗细锯切,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格材料选出之后,先由锯工将材料锯成长度合适的短木料,再按照不同品种的形状锯出扇用板方,然后刮光、钻眼,再进行拉花。锯料要按照不同尺度的肩长,衡量扇骨上下的宽度。做到小骨压接相搭的标准,以便于拉花,烫花的操作。檀香扇的拉花是手工艺人以极细的特制钢丝锯在扇的篾片上按预先设计好的图案拉出孔眼的技艺。以奇、险、巧为特点,操作难度很大。烫花,又称火绘或烙画,是用特制的电烙笔在扇片上烫出各种画面。烫花的笔头呈圆锥形,是用白银做的。烫花时技师手执导热的电笔,首先勾勒出所描绘的物体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的线条,再用电笔的侧面进行皴擦、渲染,使描绘的主体逐步产生立体感。
檀香扇多以喜闻乐见的传统吉祥图案为主题。民间自古有许多趋吉避凶、赋予美好祝愿的题材,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麒麟送子”、“福禄寿”等,题材广泛、意趣盎然、栩栩如生。扇面用绢面,扇骨拉制图案,式样有全面、格景、中空和西泠等。檀香扇一般在扇尾区配以精美的丝质流苏,或穿有珠宝之类的饰物作扇坠,更觉精美华贵。同时也是文人雅士作伴手礼的最佳之选。

扇影之间,是时光与艺术的华丽乐章,檀香扇的精美绝伦之处在于它是时间的艺术,一柄檀香扇的诞生,凝聚着工匠在漫漫时光里的坚持与创造,足够的积淀方能抓住檀香扇的神韵,打造出动人的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