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扇又称自贡龚扇,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珍品,蜀中名扇之一。四川自贡竹编扇,晶莹光亮,宛如纨绢,驰名中外。由民间艺术家龚玉璋创制至今已逾百多年历史,是自贡著名的小三绝之一,目前龚扇的制作已经传至龚氏家族第五代传人。
馆藏作品:龚道勇《洛神》直径25cm
《洛神》原材料为阴山岁竹,是工艺竹编扇,呈桃形,直径约20cm,用薄0.01毫米的竹丝编织画面 细观扇面,洛神发簪高耸,头饰精美;脸呈柳叶;细眉弯月;秀目顾盼,朱唇微泯,羞态粉红,生动的展现了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神态,难度相当大。
"龚扇"发源于四川省自贡市,产于清朝同治年间,迄今已有130 多年的历史。"龚扇"发明人系龚爵五,现已传至第五代。光绪末年,四川劝业道道台周孝怀为振兴工商业在成都建劝业场举办劝业会、赛宝会,征集各州县手工艺品。龚爵五以竹丝编制一床重仅几两的蚊帐,连同竹编团扇参加赛会,周孝怀将团扇转呈慈禧太后,慈禧大悦,并奖给"金牌"一枚,赐名《宫扇》,从此"龚扇"(亦称"宫扇")闻名遐迩。
馆藏作品:龚玉文《芭蕉仕女》直径25cm
《芭蕉仕女》用近千根竹丝制作而成,薄如蝉翼 ,扇中女子手持花枝立于芭蕉树前,闻香自醉仪态风情表现得细致传神,犹如一幅丝绸国画,远观扇面竟似凌绸,敲打扇把如鼓有声。
馆藏作品:龚玉文《贵妃醉酒》直径25cm
龚扇是工艺竹编扇,呈桃形,直径约25厘米,扇面质薄如绢,柔似绸绫,光滑如镜。用象牙或牙骨做扇柄,饰以丝制"流苏",玲珑剔透。正面对光看,扇面现白色,花鸟人物忽隐忽现;向左侧视,花纹闪青色,树叶现白色;向右侧视,花纹现白色,树叶闪青色,更为难得的是轻叩扇柄,有悦耳鼓声,令人玩味不已。这样的扇子至少能保存百年。
龚扇以其选料之精,做工之巧,艺术品质之高,工艺之复杂,堪称艺术珍品。制作“龚扇”需选用“一年青”阴山黄竹为原料,以特制工具加工出来的竹丝,透明莹洁,薄如蝉翼。将竹丝依据名家书画的笔法行丝走篾,通过穿、吊、镶、破等编织结构,再现原作神韵。因扇面酷似绫绸,常被误认为素丝织锦。龚扇以白牛角做扇把,并饰以丝质流苏,更显文雅高贵。
馆藏作品:龚道勇《梅花仙子》直径25cm
龚扇的制作过程,到现在还没有一步可以用机器代替;从选料制丝到编织成品,都是全手工操作而成,其间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凝神屏息而作——喘一口粗气、打一个喷嚏,都可能让上千条细丝乱作一团;若是一个地方编错了或是编得不够好,就要从已经完成的进度里撤下其中的一根竹丝,再将新的竹丝重新编进去。
"龚扇"作为艺术艺术珍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馈赠外国元首的珍贵礼品,1953年赠送前苏联领导人,同年参加德国来比锡国际博览会获兰色纪念章,1972年赠送英国元首,1991年"中国一绝"专题片中央电视一、二合播出。台湾多家媒体曾先后几次拍摄和播放了"龚扇"制作的全过程,并被《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工人日报》和各级地方媒体多次详细报道和赞誉。曾赴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销,受到国际友人的广泛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