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人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工艺
人与人交往,讲究礼尚往来,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自古以来,我国都是崇尚礼仪的大国,并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物的选择本身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而作为国与国之间信任和友谊的载体,国礼更是一个时代的顶级珍品。
在国际交往中,几乎每个国家赠送国礼首先都要考虑这件礼品是否具备民族特色。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各种手工艺品巧夺天工,往往成为国礼的首选。雕漆、陶瓷、景泰蓝、牙雕、刺绣等工艺品,是礼单中的“常客”。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更是常被选作国礼。在彰显大国礼仪风范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工艺。
_sdcms_content_page_
景泰蓝大师钟连盛:
邀请“第一夫人”们为景泰蓝点蓝
2014年11月6日,钟连盛接到通知,要在11月11日为来华出席2014年APEC会议的部分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的夫人展示景泰蓝制作技艺。以往做展示时为了携带方便,基本都会选择体积比较小的物件,钟连盛考虑到此次前来参观的来宾较多,于是选择了三个12寸的“大件”――一个正掐丝的福寿瓶,两个正要点蓝的百花登喜瓶。
当“第一夫人”们走进水木自亲殿时,正在用钳子将铜丝扭成花瓣状的钟连盛赶紧站起来。在短短15分钟时间里,钟连盛不但表演了有“燕京绝技”之称的景泰蓝制作技艺,还邀请来宾亲自DIY,为景泰蓝完成最“出彩”的工序――点蓝。
在尝试了DIY后,钟连盛又取过钱美华大师的“和平颂”宝鉴。“翻译告诉我,夫人们都非常喜欢这件作品,而且对它光滑的手感、典雅的颜色都非常赞叹。”钟连盛告诉夫人们,这次雁栖湖APEC主会场国际会都内的斗拱就是用景泰蓝制作的,景泰蓝也从过去的专供皇家的摆件,融入到现代建筑装饰中。
钟连盛回忆,“第一夫人”们参观非遗技艺展示的时间大概有半个小时,参观景泰蓝展台、亲手尝试点蓝的时间就占到了15分钟左右。他向夫人们介绍,这次的国礼中就有一件景泰蓝赏瓶。“夫人们得知这件赏瓶要经20多位技师制作3个月才能完成时,不断说着‘感谢’。”
_sdcms_content_page_
蜀绣大师郝淑萍:
让蜀绣艺术登上世界大雅之堂
蜀绣又名“川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一根绣花针,穿过五彩斑斓的丝线,在软缎丝绡上翩翩起舞,好似优雅的芭蕾。而郝淑萍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的非遗传承人已经在这针尖上的“芭蕾”跳了53年。
郝淑萍不仅熟练针法,还能融会贯通。蜀绣中的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在郝淑萍身上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使藏身闺阁上千年的蜀绣双面绣如单面绣般登上艺术殿堂。
她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来川访问时,她的单面绣《五条水草鱼》被作为礼品赠予李光耀收藏;大型双面绣《九寨沟大熊猫》也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赠送澳门作为回归祖国的礼品。双面绣《水草二条鱼》由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邓颖超赠送日本天皇。双面绣《松鹤图》由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赠送巴西总统。双面绣《芙蓉鲤鱼图》由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赠送古巴总统。
郝淑萍大师绣制的作品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展出,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参加了多次文化交流,并被国外友人收藏。她本人也相继到法国、德国、日本、比利时、新加坡、美国等作精湛技艺表演,且深受国外友人好评。蜀绣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通过外交舞台的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
_sdcms_content_page_
漆画大师郑修钤:
为尼泊尔国王修复国礼
郑修钤,被尊称为中国漆艺针刻第一人。他将针刻这一汉代漆艺精髓,应用到现代福州漆艺创作中,使针刻技艺成为福州漆艺的一项新技艺。
2004年,法国巴黎举行“中国文化年”,郑修钤创作的《渔舟唱晚》、《冬韵双口瓶》被选送参展,特别是《渔舟唱晚》,受到多名外国友人的询价。多次出国的经历扩大了郑修钤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其创作题材。
2005年,尼泊尔政府通过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将五扇受损的漆器屏风送到中国外交部,希望能进行修复。这就是著名的“博古屏风”,原为上世纪50年代福州公私合营脱胎漆器厂集体创作,是毛主席于上个世纪60年代赠送给尼泊尔国王的礼物。郑修钤从多位候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脱颖而出,承接了修复任务。“因为气候原因,有些地方已经开裂,这还是比较容易修补的。怎么使脱落的颜色恢复如初,却是一道难题。”郑修钤介绍说,特别是国礼上青铜器的各种不同色彩比较难以把握,经过多次琢磨,郑修钤用烟熏过的银箔碾碎,磨成粉,再筛过一遍之后调在大漆里面,终于把厚重的青铜质感表现了出来。
不仅如此,器物上有许多复杂的拐角和弯曲的地方,要使得它们在色调上看起来完全一致,郑修钤不得不一边打着手电一边进行修复。五扇博古屏风在郑修钤的巧手下,重放光彩,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华,并得到了同行的赞扬。
_sdcms_content_page_
缂丝大师王金山:
作品频频被选作国礼广受好评
出生于1939年的王金山,初中毕业就进入了“缂丝”这一行当,迄今已近60个年头了。对宋、元、明、清历代缂丝艺术颇有研究,擅长缂丝花卉、山水、人物、书法等,艺术造诣深厚,风格独特。
1988年,王金山成为全国62名首批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的一员,并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工艺美艺代会。他的作品也频频被选作国礼送给了外国友人,《花篮》被邓颖超送给了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金底牡丹屏风》被作为国礼赠给了来华访问的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他本人也多次应邀到国外进行表演。他创作《寿星图》等作品在奥地利展出也引起轰动,奥地利电视台还专门为他拍了电视。
1991年,王金山又应邀赴巴西参加在圣保罗举办的国际博览会进行缂丝表演,受到了外国友人的高度赞扬。当时我国驻巴西大使馆举办了一次茶会,为的是让各国驻巴大使夫人也有机会一睹中国缂丝的风采。在茶会上,王金山那精湛的缂丝技艺赢得了各国驻巴大使夫人的啧啧称赞,连平时深居简出的巴西总统夫人也向他伸出了大姆指。当地各报也均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场“美妙绝伦”的表演。
这次缂丝艺术表演扩大了苏州工艺美术的知名度,加深了中巴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了双方的友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