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侯样祥莅临我馆参观指导,南昌工学院校长陶也青、传媒设计学院院长胡孝根、校长助理李红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副馆长金宝镜及博物馆其他工作人员陪同参观。
参观期间,陶也青主要向侯样祥介绍了博物馆的馆藏藏品、建馆历程、大师目录、所获荣誉等博物馆相关概况。侯样祥也同陶也青及同行老师就工艺美术与工艺美术品的区别、陶瓷艺术的发展、传统工艺的传承、一带一路的国际文化交流和博物馆的未来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流了意见。
在陶瓷工艺馆,我馆工作人员向侯样祥介绍了景德镇陶瓷、浙江龙泉青瓷、福建德化白瓷、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等馆藏瓷器的工艺特色和烧造技法,驻足在张绍斌的瓷器《洗》面前,侯样祥称赞其作品釉色好,产量少,市场潜力高,是很难得艺术精品。步入雕塑工艺馆,在工作人员介绍下,繁复的牛骨雕、精致的寿山石,绚丽的贝雕等种类繁多的展品,令侯样祥连连称赞,表示很震惊。
行至会客休息室,在我馆工作人员的访谈下,侯样祥非常耐心的谈到:工艺美术无论是平面还是立体的,它的范围比其他造型艺术更广泛。但是我们形成了一种习惯,容易混淆工艺美术与工艺美术品。而最早将“工艺”与“美术”结合在一起的,应该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他认为工艺是美术,但未能从学理上对工艺予以充分而完整的论证。对此,侯样祥从工艺美术和工艺美术品的联系与区分作了清晰的阐述:“工艺美术”是艺术,是美术,是造型艺术。“工艺美术品”是产品,它既可能是艺术品,也可能是日常生活用品。”他还提到“工艺”是指“手工工艺”或“手工技能”;因此,“手工”和“技艺”是“工艺”的两大核心内容;当下,“工艺”是个“非物质文化”概念,与其相对应的“物质文化”概念是“工艺品”。正因为有着大量凭借“工艺”而造“良”物者,才使得古代社会的“工”得以发展、壮大。此“工”非彼“工”,它是指“士农工商”中的“工”。它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产业(制造业或第二产业)。如果说“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四大基本需求的话,那么“工”则是其最大的满足者。“衣”、“住”、“行”自不必说,即使“食”由“农”来完成,但农具、农产品加工等仍然是“工”之所为……可见“工艺”与日常生活之息息相关。
博物馆参观结束后,侯样祥称赞我馆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工艺作品聚集在一起,规模效益很大,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是做了一件高雅而为民谋福利的事情,博物馆很有创意、很厉害。他还建议到:博物馆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让中国更多关心工艺美术发展的朋友来到这里参观,交流工艺美术发展。
侯样祥为我馆题字
随后,侯样祥在我馆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来到南昌工学院笃行楼101报告厅,由传媒设计学院院长胡孝根的主持,为我校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讲座《瓷,凭什么你是中国?》。
讲座主题:瓷,凭什么你是中国?
主讲嘉宾:侯样祥
学术主持:胡孝根
讲座时间:2019年11月18日15:00—17:00
讲座地点:南昌工学院笃行楼101报告厅
主办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南昌工学院
主讲嘉宾简介
侯样祥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
侯样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1963年生于江西鹰潭。198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人民出版社工作。从事新闻出版工作20余年。曾任中国文化报编委,文化艺术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编审。为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研究方向涉及历史学、科学人文关系学、艺术学、文化发展战略等。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其中《儒学与现代化》《图书馆喜忧录》《“科学与人文对话”学术座谈会综述》等6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摘。策划、主持、主编有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抗日战争史丛书”和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国学者心中的科学人文》,前者于1995年荣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后者于2002年入选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初选。此外还出版有《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科学与人文对话》《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我的人文观》《周国桢现代陶艺作品集》等。近年来,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成功策划大型艺术展览10余次。
讲座简介
元明清三代虽然彩瓷非常发达,但无需讳言的是,不少彩瓷,如青花、五彩、斗彩、素三彩、珐琅彩、广彩、墨彩、金彩、洋彩等等,都多多少少与域外审美文化的“反影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乾隆时期崇尚的华丽、纤巧和繁缛的彩瓷,几乎可以说是欧洲罗可可艺术的再现与翻版。如果说在两宋以前,中国瓷器还保留有相当的东方审美特色的话,那么元青花之后的中国瓷器尤其是彩瓷,已然成为多种审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了。理性而客观地讲,中国瓷文化之所以在全球鹤立鸡群达千年,不仅得益于其悠久而丰厚的本土瓷文化,也得益于多样性的外来文化。景德镇成为世界制瓷中心又何尝不是如此。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文化只有在永不停歇的交流中,其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作为历史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发明、中国制造、中国输出之瓷器,以其命名中国应该说是再恰如其分不过了。瓷器即中国,中国即瓷器,体现的既是瓷器的骄傲,更是中国的自豪!
在英文里,瓷器和中国是一个拼法,即china。为什么?讲座内容从四个方面试图解读这一疑问:首先,瓷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是全球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其次,瓷器曾经作为商品畅销全球长达千年之久,为世人所熟知;再次,中国的制瓷技艺曾作为文化,向全球输出也达千年;最后,在千年输出的同时,域外文化也对中国制瓷产生过强大的“反影响”。显然,瓷器是古代中国实现文化交流最成功的媒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