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用"无模可控熔铸工艺"创作的一门艺术,"无模"使铜液自然流畅而解形;"可控"使铜液在艺术家掌控中熔意。朱炳仁大师坚持拓展以铜为原料的艺术视野,其目光超越了传统的形式,努力以一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地位,站在亚洲艺术甚至世界当代艺术的高度寻找突破点。大师经过三年的艰苦探索,创造出"熔铜艺术",使其成为艺术生涯中的又一座巅峰。
馆藏作品:朱炳仁《瑞舞山河》50×25×33cm
《瑞舞山河》以松树为形,其枝叶似风拂过松针,自然流畅,遒劲奇趣,观之神畅。枝干之间点缀不同色彩,即简单而富有变化,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山水的意境,基于形,归于意,近看枝叶苍劲挺拔,远观如孤独的舞者,独自振臂起舞,整件作品栩栩如生,是朱炳仁大师“熔铜艺术”的典型作品。
中国美术史从某种层面来讲,是由"工艺美术"承载着的中国文化史,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到了今天,已呈现出了它既富有深厚内蕴的传统品格,又有新意识、新内容、新手法并兼容其他门类艺术之多元性状态。在这个领域中,累年伏耕的朱炳仁大师虽已是一位硕果累累、成就显昭的铜雕艺术大师,但他同时还是一位试验着将铜雕这种工艺美术渗化到一个更富有审美学科特征的语境中来的探索者。
适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是工艺美术的首要特征,而朱炳仁大师的熔铜艺术,则将审美性从适用性中剥离出来的审美性艺术,从锻铜―刻铜―塑铜―熔铜,他走过了由工到艺、由艺到术、由实用到艺术、由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在这种由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超升中,他实践着物质与精神的转换。这种转换来自于朱炳仁多年以来对于"铜"这个物质的深切体悟,来自于抒发情怀的艺术自觉,更有意味的是还诱发于一次偶然事件的天赐。
熔铜艺术是浑然天成的,同时也是变幻莫测的。熔铜艺术于抽象的形态之中描述了具体的意念。金属铜在1083度的高温下融化成液体,在各种介质中流淌,让铜水在介质中自然蔓延,形成独一无二的肌理纹路,融入了可以产生联想的抽象形态,表达了大师畅翔于形而上时空中的心展意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