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江西晨报》――国内顶尖团队打造5A博物馆景区
时间:2016-07-27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687 【本馆活动】

5A博物馆.png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筹建的消息受到各方关注,作为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其地位与价值显而易见。为了让博物馆能完美地展示443位国大师的艺术精品及生平事迹,让广大受众更好地接受传统工艺美术的熏陶,南昌工学院董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董事长王斌明确提出,国大师博物馆的建设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成为国大师温馨的家。为此,他亲自带队,到国外考察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同时聘请国内顶尖团队建造,力图呈现一个美轮美奂的国大师博物馆,建设极具特色的5A级博物馆景区,从而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旅游胜地。
为了契合国大师博物馆的文化气质,确定了四个定位:

        观览基地。博物馆以“存留大师档案,抢救珍稀技艺;呈现经典作品,传承民族瑰宝”为己任,通过运用传统+现代的展示手段,将443位大师约1000件作品,涵盖雕塑、刺绣和染织、织毯、抽纱花边和编织、艺术陶瓷、工艺玻璃、编织工艺、漆器、传统工艺家具、金属工艺与首饰、其他工艺美术十一大板块,满足大众的观览需求。

        交流平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的成立,无疑将成为中国传统工艺最大的交流平台。在这里,受众可以通过国大师的作品,与国大师产生交流、与传统工艺产生共鸣。以博物馆为基地,衍生出围绕传统工艺为核心的各种交流平台,达成藏品展示、学术研讨、传承发展的多项目标。
        文化中心。文化,不仅仅限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美术,更是国大师们的工匠精神及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扬。通过将传统工艺精髓和现代的文化创新全景呈现,让观众看到的是实物、展品,但最终收获的是精神的满足与对传统工艺的体验,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
        精神地标。通过对南昌市、南昌工学院和443位工艺美术大师三者的融合与延伸,向观众呈现一场精神领域的饕餮盛宴。通过展示443位大师的作品、生平事迹等内容,达到提升区域文化氛围、助力当地文化建设的目的,最终以“精神地标”的姿态,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

_sdcms_content_page_

 

独具匠心

打造5A级博物馆景区

        据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景区选址于南昌工学院校园东区,为凸显国大师们的工匠精神,景区以“匠艺”精神为整个设计的主脉。从设计图可以看出,整个景区依山而建,以南山为界,自然分为两大区域。“南山”东侧以开阔的视野景观为基调,包含牌坊、匠印大道、匠艺广场、博物馆和天工阁,统称为匠艺广场区域。“南山”西侧以一步一景的园林景观为基调,理水建园,沿着水岸设置九个特色的小园,名曰“匠园”。
        在匠艺广场区域,由东向西分别为匠艺之门、入口景观、牌坊、匠印大道、匠艺广场、博物馆、天工阁。
        匠艺之门即为校区东大门,中式门头,整体古典、大气、端庄。通过此门,迎面而来的是迎客松、艺术雕塑及水景喷泉的有机组合,给人引人入胜的感觉。
跨过牌坊,便是称为“最牛大道”的匠印大道。作为主干道,它设计感极强,88米的大道上将零星镶嵌印有匠人手印的石板,石板上写明对应大师的姓名和工艺类型。匠印大道即是艺术大师们的星光大道,也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传承之道,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大道两侧种植参天的香樟树,形成林荫大道,寓意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顺着大道走下去,便是向南北方向延伸的匠艺广场。广场中间设置“七十二”峰片石假山,假山具有屏风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广场两侧绿地上的地下室安全消防出口处设多个各式的亭子轩榭,亭子之间用长廊相连,廊边用高低植物掩映,与大片的绿地,形成障景,极为巧妙。
        再往前,便是博物馆,地处整个景区的中心。博物馆分上下二层,近15000平方米。博物馆的门厅,采用苏式园林结构,一高两低,形成山形横向展开。
        顺着博物馆西门,沿着爬山路可到山丘顶的天工阁。从匠艺之门至天工阁的路程为一个建筑上升、地势上升的过程,具有升华进步的寓意,象征着中国传统工艺的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越过山丘,即为匠园区域。这里的设计,将中国古典式园林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园一工艺,一花一工坊,一步一景致。每一个园中以一个工艺为主题,有制作流程,创作展示、艺术表演等。匠园一共有9个小园,分别为桃溪上窑――陶瓷、东皋染坊――染织、上林漆房――漆器、青铜坊――金属工艺、南山南――雕塑、山水间――杂项、拈花园――花圃、礼耕园――田园菜地、万景园――盆景园。并分别用不同花卉表现每个工坊的特质,如桃溪上窑,恰在南溪源头,种植有两亩桃花林,这里正是制陶、烧窑之处。
纵观整体,博物馆景区建设清新淡雅、自然流畅,处处散发着“匠心匠艺”之美,置身其中,瞬间远离喧嚣、卸下疲惫,将自己全身心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美哉妙哉!

 

博物馆设8个常设展厅
细节凸显“灵、妙”之艺

        工艺美术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景区的设计理念上,国内顶尖团队采用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以景观步道串联起整个博物馆流线。同样由国内顶尖团队设计的博物馆,在空间规划上与景区整体设计巧妙结合,精雕细节,力求打造美轮美奂的博物馆。
        在展厅上力求古典式园林的一步一景,做到园林精致小景观与展厅之间的完美融合,让参观者在精巧的园林之中,细细品味443位国大师们约1000件作品。展厅主要凸显“灵、妙”之艺,体现工艺大师“灵心胜造物,妙手巧手工”的工艺特点,让观众了解每一件展品的艺术价值及其背后“灵心妙手”的大师。
        据了解,博物馆共设8个常设展厅,分别为精雕细琢――雕塑工艺馆、织艺生花――织绣工艺馆、闲情偶寄――漆器工艺馆、金镶玉嵌――金属工艺馆、陶冶之珍――陶瓷工艺馆、巧夺天工――综合工艺馆、人间绝活――非遗文化馆、后继有人――中青年名家名作馆。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设计团队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色来作为各个展厅的主色调,突出了优雅质朴的观展氛围。例如,织绣工艺馆采用了绾色。
        如何更完美地展示出国大师们的作品,也是设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具体布展中,非常注意展品的保护,对重点展品打灯、特别展品辅助,并运用多媒体互动等手段为参展者立体呈现。
        比如在织绣工艺馆,明亮的颜色与织绣作品相映成辉,展厅顶部采用江南水乡木质房顶设计,所有展品都放置于专业恒温恒湿展柜中,采用冷光源,严格控制展品照度,确保展品的安全。
        富有文化内涵的展厅名字、极具格调的古典色彩、全方位的展示手段,让整个博物馆熠熠生辉。在这8个展厅中,参观者可根据自身喜好,有选择性地进行观赏,提高观展效率。无论参观者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都能在这里强烈感受到最专业、高规格的中国传统工艺之美。